脛骨上端與股骨下端形成膝關節。與股骨下端接觸的面為脛骨平臺。脛骨平臺是膝的重要負重結構,一旦發生骨折,使內、外平臺受力不均,將產生骨關節炎改變。可由間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引起,可分為以下類型:
1.Ⅰ型:單純脛骨外髁劈裂骨折。
2.Ⅱ型:外髁劈裂合并平臺塌陷骨折。
3.Ⅲ型:單純平臺中央塌陷骨折。
4.Ⅳ型:內側平臺骨折,可表現為單純脛骨內髁劈裂骨折或內側平臺塌陷骨折。
5.Ⅴ型:脛骨內、外髁骨折。
6.Ⅵ型:脛骨平臺骨折同時有脛骨干骺端或脛骨干骨折。
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以恢復關節面的平整和韌帶的完整性,保持膝關節活動為目的。
1.單純劈裂骨折若無明顯移位,采用下肢石膏托固定4—6周,移位明顯者,應切開復位,松質骨螺釘內固定或支撐鋼板固定,以保持關節面的平滑或恢復側副韌帶張力的目的。
2.伴有平臺塌陷的劈裂骨折,應切開復位,橇起塌陷的骨塊,恢復關節面平滑,同時植骨,保持塌陷骨塊的復位位置,松質骨螺釘固定。
3.脛骨髁中央的塌陷骨折,由于不是重要負重區,在1cm以內的塌陷,只需用下肢石膏固定4—6周,即可開始功能訓練,若骨折塊塌陷超過1cm或有膝關節不穩定者,應行手術切開復位,橇起骨折塊,在骨折塊下植骨,石膏固定4—6周。
4.無移位的脛骨內側不平臺骨折只需石膏固定4—6周即可進行功能訓練,伴有骨折塌陷者,合并交叉韌帶損傷者,應切開復位,恢復平臺的平整及交叉韌帶張力,或重建交叉韌帶,骨折塊復位后遺留的間隙。應植骨充填,術后用石膏固定4—6周。
5.對于第Ⅴ型骨折,為不穩定骨折,應切開復位,用螺栓或松質骨螺釘固定。
6.第Ⅵ型骨折也屬不穩定骨折,非手術療法難以奏效,采用切開復位,髁鋼板或T五形鋼板固定。若內固定確定可靠,可在術后早期用CPM機控制活動。
1.盡量進行前期關節功能鍛煉, 對其關節功能恢復起著很重要的作用。 踝泵訓練,外固定后早期,疼痛減輕即進行股四頭肌功能訓練,增加局部血液循環,防止肌肉萎縮,神經、肌肉粘連、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。
2.出院后繼續加強功能鍛煉,但必須遵循“早活動、晚負重”的原則。一般3天換藥一次, 12天拆線,外固定根據病情拆除,通常6-8周拆除。
3.一般術后第1天就可在指導下開始CPM被動活動,以后逐漸適應不負重的主動功能鍛煉。負重要等到骨折完全愈合才可以, 以防關節面骨折。